在5000平方米的展区内,以76件主题艺术作品为核心,“创世”、“补天女神”、“大禹治水”、“龚宇一山”等一系列创世神话等待观众逐一发现、聆听。
近日,“创造世界——中国创世神话的创造、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汇聚了上海乃至全国的文艺界、社科界、新闻界,群策群力。经过七年的系统研究和梳理,产生了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涵盖艺术、书法篆刻、文学、戏剧舞台、影视广播、学术出版等多个领域。
这是全国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项目,充分展现了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神话学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和文艺创作集群优势。从展览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上海将以展览、广播、讲座的形式展示该项目的全部成果。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弘扬文化自信自强精神,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也是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追根溯源,中国创世神话的参天大树。
走进展厅,一个个都是创世神话的英雄故事,串起了很多熟悉的英雄。从盘古到大禹,在学术研究和艺术想象创造的帮助下,主人公的形象变得如此清晰可亲。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师法天地的人文精神、改土归流的科学精神历历在目。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对中国创世神话的系统研究和梳理,就是力求深入这条长河的源头,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
2015年,上海市委宣传部率先启动“中国创造神话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上海主动承担这一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系统工程,旨在从神话视角展现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努力使百年未有之变局,强化历史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固中华文化之源,塑中华民族之魂,赋能新时代海派文化复兴。
七年来,项目汇聚各方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深厚的文化自觉,深入系统地挖掘了中国创世神话的精神价值,形成了百花齐放、学术创新百家争鸣的主题文艺创作立体格局。新时代,中国创世神话的“大IP”呼之欲出。从艺术文学到学术研究,从舞台艺术到影视播出,构成了中国创作神话的参天大树,成为加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生动写照。
树的根基来自于上海文化界和社会各界深厚的文化自觉和扎实的学术研究。导演吴、学者赵昌平、画家施大为、出版家兼作家是最早关注和讨论的上海知识分子。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灵感为相关题材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赵昌平《创世——中国创世神话考证》入选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术翻译项目。在上海社会学会的组织下,、田兆元、高友朋、毕等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截至目前,学术界已完成5个系列、39种、52卷、近2330万字的《中国创世神话研究丛书》,梳理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和内在机制,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系统研究中国创世神话的学术成果。
七十二个有代表性的文艺创作欣欣向荣。记者看到,由冯渊、石大伟领衔的76件主题艺术作品齐聚本次成果展,《丁丁天下》、《大禹传说》、《后羿驱魔》、《涿鹿之战》等代表作品震撼人心。中国创世神话系列30组850本漫画。首次以原创漫画的形式,将中华创世文明经典集艺术化表达。
专家表示,从中国创世神话中,可以找到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的渊源。其中,天下为公,民为国之本,政以德,新旧改革,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尊德诚信,睦邻友好等。都是社会概念。
创造和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神话是先民的精神梦想,创世英雄是先民的精神偶像。展览中,国内首次梳理的《中国创世英雄族谱图》引人注目,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创世神话“英雄宇宙”———
他们创造了世界,改变了教育中的一切;他们以人为本,充满了救世情怀...他们寄托着中华民族最初的梦想和愿望,他们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基因和思维密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部分。
进入序厅,姜铁力的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像纪念碑一样坐落在中央。继“创世”一章之后,“法田香帝”一章讲述文明起源,“改土归流”一章讲述国家起源。在筹备此次展览的过程中,著名艺术家们倾尽全力,展示了他们的技能,为中国的创世英雄提供了一个视觉形象。除国画外,油画、雕塑、版画、漆画、壁画、唐卡、综合材料等形式的运用,让观众拍手叫好。如藏族著名唐卡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展现了中国创世神话的瑰丽神秘。
特附展览单元《文易欣韵》集中展示了一批网络小说、故事读本、影视广播、有声读物等。受创世神话的启发。近年来,上海原创舞台艺术作品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现代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中华先民克服恶劣生存环境,耕田立国的神话故事。上海民族乐团的民族交响史诗《英雄》、上海交响乐团的《山海经》、上海越剧院的、胡等作品,重新审视神话谱系,将传统文化之美演绎成新意。
记者了解到,上海8个国有艺术团近期将演出12场,涵盖交响乐、民乐、舞剧、戏曲、儿童剧、木偶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步举办“中国创造神话”展播活动,推出电视栏目、电视动画、动画电影、大型广播小说等。《中国创世神话市民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创世神话,受到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
对话,神话是“走出去”最好的载体之一
随着创作和相关研究的深入,“中国创世神话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正在其对外传播中激起深远的涟漪,引起海外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创世——中国创世神话考证》已签订英、韩文版权输出合同;《创世纪——中国创世神话图说》英文版已在世界各地上市,并以波兰语、捷克语、保加利亚语出版,其中《混沌创世纪》和《女娲造人》两个故事已被列入波兰六年级汉语教材。“创造世界——中国创造神话漫画书展”已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比利时、墨西哥、波兰等地展出。
木偶剧创作《补天》获第二十届金星火国际木偶艺术节“评审团特别奖”;淮剧《神话中国的蛮荒时代》受邀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边缘单元活动;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重要曲目,由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演出。舞蹈《嫦娥奔月的传说》片段入选央视中秋晚会,主题音乐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宣传片选定,“嫦娥奔月女神”由神话变为现实。
可以说,中国创世神话描绘了一幅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巨大的壮丽画卷,不仅阐释了世界万物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和民族国家的雏形,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上海从创世神话出发,不断整理、研究、创造、传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一系列成果正好可以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形成有机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创世英雄的故事也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走进展览所附的《第一个梦想》单元,可以看到孩子们对创造英雄的崇敬,也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
为什么是中国?只有阅读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今年夏天,上海博物馆举办“为什么是中国”系列展览,在文物中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以物议史,以史增信。“中国创造神话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的展示、展演和播映,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提炼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揭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在联系、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
强化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上海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探索和努力,正展现着这座城市在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的积极作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