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有一片热土。仅仅三年时间,它就从一个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草地,翡翠蓝泻湖,瀑布,瀑布,油菜花,森林村庄...无限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个生机勃勃的地方,这个强势崛起的地方,就是被戏称为“灵山矿十七院”的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它是镶嵌在武汉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是闪耀在江夏中部的一条彩色丝带。现在,这里已经成长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来到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江夏,位于武汉的远城区,保留着珍贵的自然资源,近60万亩湿地面积居武汉之首,136个湖泊星罗棋布。除了欣赏自然风光,你还可以品尝江夏的味道:鞍山客家酒、山坡光明茶、五里街豆腐、梁紫湖武昌鱼...每一种美食的背后,都是江夏自然景观的孕育。
灵山曾因其良好的石头质量而闻名。60多年前,武汉水泥厂来开采石场。此后,灵山聚集了20多个采石场。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灵山的生态: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到处是岩石,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
灵山应该是一块居住、旅游、休闲的福地,也应该是一块充满活力和财富的土地。矿山的历史和现实,也是灵山的困难和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灵山废弃矿山的处理已经提上江夏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江夏领导层达成共识:灵山必须医治工业创伤,重现昔日绿水青山;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得到金山银山。治理好灵山,就是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有时候,灵山的一切都有历史的契机。2019年,灵山所有采石场关停,江夏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山体修复,江夏区物控集团参与“跨界”活动,与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地质大学等专业团队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共同制定了生态修复方案,决定通过清除危岩、削坡塑形、锚固岩体、绿化覆盖等方式对灵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渐渐地,受损的山体变绿了,满山的花草都长了起来,形成了一派四季经济作物和鲜花的山地景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决策者的眼光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格局。灵山生态修复一启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长远规划就提上日程,实行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联姻”。
蓝色剧情。根据总体规划,灵山将建设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区,具体规划为“一心、两廊、两环、六园”。“一心”是游客服务中心,“两廊”是吴沁绿道廊和凌钢湿地廊,“两圈”是灵山矿道生态圈和将军山乡村生态圈,“六园”是矿野园、矿乡园、矿居园、矿水园、矿园、矿园。“六园”功能分区明确,提供户外拓展场地、亲子研学场所、亲水娱乐项目、创意农业体验等。各“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在此规划下,灵山“灵动”起来,变成了一片花与草的海洋:春天,油菜花海无边,樱花飞进粉色雨花;夏天,向日葵随着阳光摇曳,千亩荷塘娇艳欲滴。秋天,桂花飘十里,紫花环绕;冬天,梅花对抗霜雪,留下淡淡的清香。
矿变成了湖,像灵山脚下的一颗翡翠。清澈的瀑布从山涧流下,流入翠绿的翠湖,这里青蛙和小鸟在此起彼伏地歌唱,仿佛在举办一场动物音乐会。
就这样,一个集山、水、林、田、湖、草、花、洞、村、湾于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拔地而起,一个集农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应运而生。一座前卫时尚的生态小镇屹立在武汉城南,一座拔地而起的“矿山——世界名园”在江夏中部“拔地而起”。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正显示出立足江夏、放眼武汉的龙头地位。
江夏正在全力把灵山打造成“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对接,走出一条践行“两山论”、发展美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我看来,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所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它探索了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生态是永恒的良性经济;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武汉那么大,周末去江夏;江夏太美了,真后悔没去”,这是武汉人的新民谣;“游江夏灵山,赏矿山奇园”,这是江夏人新的骄傲。“矿谷画廊、田园景区”的灵山和春天赏花、夏天赏花、秋天赏叶、冬天赏咏梅的灵山,被誉为“江中亚丁、武中婺源”的灵山。可以用手看风景,在正式开园前,这里已经成为“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
听到有人大声说话,走近交谈,得知他们是灵山的原住民,自发来到这里种草、种树、浇水。工作后,他们在湖边和花海中漫步,打算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利用闲置的土地建设草莓和猕猴桃生产基地,供游客采摘。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安居乐业,大家喜气洋洋,喜气洋洋。
“这个开朗务实的小镇,从此不再需要作家。它在等待游客。”加缪对北非奥兰的赞美,是我对美丽灵山的祝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