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旅游体育景点消费娱乐文化历史考古生活

守护文物倾尽一生

谢辰生,1922年7月出生,中国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谢辰生“中国文物博物馆杰出人物”荣誉称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谢辰生“中国文物保护终身成就奖”。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

“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没有保护,就没有研究。”谢辰生一生都记得郑振铎的话。

谢辰生是新中国一系列文物法规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和撰写者,也是我国许多重大文物决策的见证者和当事人。他曾多次说过:“我一直认为,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参与起草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积极推动将“保护为主、抢救优先、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写入法律。1994年退伍后,为文物保护奔走,忘我工作,不遗余力。

5月2日,谢辰生先生开着起重机去了西部。

“我一直认为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

谢辰生曾多次说过:“我一直认为,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他参与了多部文物法规的起草和修订,编纂时能形成独特的个人“文物专著”。

中国成立后,郑振铎被任命为文化部文物局局长,谢辰生成为新成立的文物局的一员。他决心走研究之路,郑振铎说:“你应该搞文化保护,这比研究更重要。”谢辰生把它牢牢记在心里。他不止一次提到,“到现在,我也在执行他交给我的任务。”

在郑振铎、王、裴文中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起草了新中国第一批文物保护法规,即《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办法》等。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1959年,文物局开始起草《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谢辰生和他的同事们前后写了几稿,1961年由国务院发布。《条例》第一条明确规定,“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开始酝酿。作为主要起草人,谢辰生征求了多方意见,经过5年的反复修改,终于在1982年1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布。文物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被郑重写入法律。

1987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起草过程中,谢辰生坚持将“加强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是充分发挥文物作用的前提”写入其中。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颁布,谢辰生作为顾问参与了该法的修订。首次将“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写入法律。

“建国以来,我们的文物工作方针排除了各方面的干扰。指导思想一直坚持保护为主,依靠群众保护文物,依靠法制保护文物。”2019年,谢辰生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70年来,文物工作的正确方针没有改变。多难啊!”

“守护民族文化之魂,为国为后”

很多记者都去过谢老位于北京安贞里的朴实无华的房子。简单的水泥地板,斑驳的墙壁,最普通的书桌,沙发,床,永远是堆积如山的报纸和书籍。冬天穿中式棉衣,夏天不喜欢开空调...我们都记得谢老那句鼓舞人心的观点“与其误拆,不如多保险”。

记者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见到谢老是在2018年12月9日,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街区专业委员会召开年会。那天风很大,空气很冷。众多文物保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历史街区保护和社区更新的经验。谢老也来了,坐在轮椅上认真听着。中场休息时,大家都上前向他致敬,更多的人远远地看着老人瘦削的脸庞...

“谢老1993年被查出癌症,但他学会了与病魔和平共处。手术,化疗,继续跑出医院...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8年。这几年他的健康时好时坏,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单霁翔说,中国文物学会每年都会为谢老庆生,他再也等不到这一天了。

河流和山脉的辉煌是不变的,仍然可以从这条小径上看到。这是他最喜欢的诗句。2010年,他写了一篇文章:“保护民族文化的灵魂,成就国家和子孙后代,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复兴过程中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现在他去世了,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像他一样无怨无悔地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