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旅游体育景点消费娱乐文化历史考古生活

既要“文旅+”,也要“+文旅”

对话人:

徐虹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

张玥本报评论员

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文旅融合是一个重要抓手。提升文化内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是融合的内涵和指向所在。

张玥:五大道上的建筑吸引无数游客,海河的风景让人感受着天津的文化与风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把文化和旅游的内在价值充分开发出来,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徐虹:没错,文化和旅游之间具有先天的联系。对个体而言,文旅融合可以带来厚重体验,促进精神的升华与顿悟,将以往只是观景拍照的过程变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以满足人们的认知、审美、完善自我等高级需求,这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是相契合的。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而旅游则可以将当地文化传播得更远,城市的底蕴由此得到彰显,城市品牌和影响力由此得到塑造。所以文旅融合不仅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人与城市的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相互成就。

张玥:通过您的分析可以看到,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文、旅拼接到一起,而是要发现彼此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借助实现路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赋予各自更丰富的内涵,产生1+1>2的效果。其实质是进行一场文化旅游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样的融合,着力点有哪些?

徐虹:文旅融合可以从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等很多方面发力,比如借助天津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打造美食之旅,在餐饮、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之间产生联动效应,这就是产业融合。但所有的融合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建立更开放的资源观。不是只有名山大川、文博场所才能成为文旅融合的资源,只要具有文化底蕴的元素都可以。天津具有悠久的工业发展史,我们的一些乳业、皮衣生产、飞机制造等企业开发了新项目,把工业历史、工业文化注入旅游,形成富有历史感和现代科技感的研学之旅,扩大了融合的视野。这些有益尝试带来启示:文旅融合不只是“文旅+”,运用逆向思维,让各个产业“+文旅”,挖掘出产品、服务等元素中的文旅价值,既可以为文旅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供给,也可以把文旅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带来经济收益和品牌价值的增长。

张玥:说到资源,天津有很多深具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这些资源的活化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是文旅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盘点我们的文化“家底”,把它们用活用好,是一个再审视、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

徐虹:历史文化资源的再开发利用,难点在于求同存异。比如站在文物保护的角度,文物具有原真性,不能“动”,而站在旅游体验的角度,仅让人们看看是不够的,需要它“活”。两者如何求同存异,考验文旅融合的智慧。天津有小洋楼、红色资源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复现空间,给人们带去沉浸感,从而更真切地了解和思考历史。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发文创产品,或者打造沉浸式旅游演艺产品,以亲民化、创新性的方式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源于文化、形于产业、用于生活,使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产生密切关联,而不是存在割裂感,就能让它们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张玥:文旅融合向高层次发展,将历史遗存与城市景观、自然山水等串珠成链,可以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对内,可以使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对外,则可以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

徐虹:是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可以折射出更多的人文意蕴。比如和平区的志愿服务很有特色,当一个游客在逛金街、去南市吃美食之后,有机会走进社区,感受这种互帮互助时,就会对这座城市产生更多亲近感。借助文旅融合,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会产生类似联动,这种体验会从衣食住行延展到生态环境、教育、医疗、行政服务等各个方面,让人不仅有来旅游的欲望,而且产生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想法。而通过人的集聚,还会带来技术、项目、资金乃至产业的集聚,最终给城市发展注入更大活力,这就是文旅融合所蕴含的撬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