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后起之秀,协作机器人行业近年涌入了一众新玩家。从新能源、汽车等各行各业,从装配,焊接到打磨种种工艺,协作机器人都能有其一席之地,并不断向工控自动化的深水区渗透,逐渐向外扩张其能力圈。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7.85万台,同比增长17.22%,从2016年到2022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8.87%。
然而对于国内协作机器人圈来说,2022年却并不顺遂。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在这一年中同比2021年下滑9.73%,为2.49万台。其主要原因为区域性疫情频发导致科研教育、商用领域的需求放缓,以及以3C为主的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下,四轴协作机器人销量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导致整体销量出现波动。
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AI“奇点”的到来,协作机器人结合AI的“性感”未来,开始被业内频繁提及。
凭借其小型,灵活,易部署等特点,以及自动控制算法、场景工艺软件包的发展,协作机器人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复杂的,与自然人结合的应用场景。而随着人工智能AI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类人手臂的协作机器人也被认为是最容易被AI改变、升级的工业机器人。
近日,在中国工博会期间,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联合中科新松、大族机器人、长广溪智造、遨博智能、艾利特机器人、天机智能、鑫精诚传感器、来福谐波、康士达、神源生智能、蓝点触控等11家参编单位重磅发布《2023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洞察协作机器人产业最新全貌。
其中,与会者虽然纷纷对协作机器人与AI结合的可能性予以厚望,但仍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客户当前的需求就是希望协作机器人更加智能和柔性。”蓝点触控CEO刘吴月表示:“柔性是多方位的,不论是产品的种类,还是尺寸。智能化层面则希望做到‘直接粗暴’地一键处理。当前行业中仍然欠缺全方面的视觉、触觉感知能力。我相信随着行业的扩容,场景的增多,成本的下降,未来智能化的控制软件有希望快速的落地。”
“AI和协作机器人的合作一定是一个很好方向。但其两者结合的时间点一定要谨慎把握。”大族机器人CEO王光能表示,并表示大族机器人可能是业内最早接触AI的机器人企业。
但是,王光能却坦诚,在2023年公司减少AI方面的投入,原因可能是当前协作机器人在能力上,尚未完全达到能通过AI完全解放生产能力的阶段。
“AI无疑能大大拓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但只有机器人本体有着过硬的质量,才能符合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行业需要做好减速器,做好传感器,电机,驱动,才能真正将智能化机器人做好。”王光能表示。
康士达总经理袁强也指出,精密传感器到执行单元到工控机,如何能做到更紧密,响应速度更快,算法上更实时,更接近人体的感应,工控指令能否在5微秒、或者10微秒内完成响应,以达到与人类类似的工作和协作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行业还是存在差距。
艾利特机器人市场总监王柏棠则指出,虽然许多厂商标注的工业机器人参数都差不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高频情况下存在的抖动问题较为突出。即便AI能够有效指挥工控设备发出正确指令,能否完成场景任务仍有待于前端主机的可靠性。
王柏棠还透露,艾利特机器人正在尝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洗手间清扫的问题,可以通过传感与智能算法识别洗手盆,男性小便池等不同的设备,并使用不同的功能头来进行清扫。但有一些功能如果太过“超前”,其成本可能需要客户来买单,因此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应该谨慎推进。
长广溪智造创始人及执行董事吉峰则指出,公司作为车规级机器人的从业者,见证了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中的蓬勃发展,如自动驾驶等。但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始终局限在道路上,但人形机器人却不仅限于道路,而是可能进入任何人类可以想象的场景之中。
他还指出,工业协作机器人可以作为智能化赋能人形机器人过程中的过渡,但仍然要思考清楚工业协作机器人在使用人工智能上的一些伦理问题。
“每个人工智能都有一个出发点,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我们要告诉人工智能,你是谁,或者让人工智能知道我是谁,这可能是需要更为深度思考的伦理问题。”吉峰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